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这样一个汽车产业暗潮涌动的变革之年,传统车企求精求变,造车新军革陈出新,都试图在新四化与消费结构调整的大潮中占据鳌头。而影响力早已扩大到全球的上海车展是汽车产业定调的风向标,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网易汽车将在上海车展期间深度对话百余位汽车领袖,探寻产业背后的领导者声音,带来不一样的态度观点。
3、 未来大陆集团将提供电池、燃料电池、合成燃料三种动力总成技术,全方面覆盖用户不同出行需求。
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车市场,如今的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革,面对这些变革,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的大陆集团,也在此时宣告了其转型的决心:
在大陆集团媒体沟通会上,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Elmar Degenhart博士给出了这样一个内燃机的发展路线年,内燃机将正式告别历史的舞台。
Elmar Degenhart博士表示,内燃机终有一天会被新能源车或者纯电动车所替代,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路径,而未来,将会使用一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甚至核能转换成电能给纯电动车充电。
为了迎接这一变革,大陆集团早在一年前,就慢慢的开始了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如今,全球在排放法规等方面的要求慢慢的升高,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们必须要在十年间开发一个全新的动力总成系统。为此,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做出决定,必须要让动力总成有足够的灵活性。现在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和准备部分的IPO,大约是在今年的下半年会完成。”
Elmar Degenhart博士在现场给出了三种不同动力总成技术的使用场景:
第一种场景是针对一些小型车或者是中型车,出行时间一小时,其续航里程维持在300公里左右即可,这种场景下车辆主要使用的是电池技术;
第二种场景是针对一些大型车辆,每天使用时长达数小时,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500公里左右,这种场景下车辆主要使用的是燃料电池;
第三种场景是针对一些船舶或者是飞机,长距离出行,这种场景下使用绿色以及可持续方式生产的合成燃料则更为合适。
尽管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28年来的首次下滑,但是大陆集团依旧对中国汽车市场充满信心。
“我们认为目前汽车市场的波动,是在从新兴市场到成熟市场发展的一个正常的现象。汽车市场的发展,乃至整个出行市场的发展,在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和海量的需求,要满足14亿人出行的需求,未来的出行方式将持续多样化。”
大陆集团汽车业务首席技术官Dirk Abendroth表示,未来汽车产业的变革将呈现出三大趋势,“首先是无人驾驶,它会使个人的出行更安全舒适,同时提升道路的安全性。第二是蓝天计划,我们的新能源和燃油减排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蔚蓝。最后是万物互联,车联网使汽车实现无缝连接,成为万物互联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智领科技,驱动中国美好出行”的愿景,大陆集团在本次车展中带来了众多技术亮点:
在自动驾驶方面,大陆集团第五代毫米波雷达实现了模块化的设计,它可以监测道300米的距离,同时展开角达到±60度。
在蓝天计划方面,大陆集团带来了最新一代一体式完全线。该系统不仅仅可以完全支持动态和安全的驾驶,还可实现100%的制动能量回收。结构简单整洁、系统重量减轻近30%以及高效的制动力也是其优点所在。
在万物互联方面,大陆集团带来了两个亮点产品,V2X混合车联网平台和商用车的生态系统。其中,V2X混合车联网平台不仅整合了4G和5G网络接入技术,还整合了专用的缓存接入技术和中国网络V2X技术,进而满足多种车型和地区最大灵活度的车联网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扎根市场、服务市场”是大陆集团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支点,为此,大陆集团将在中国积极地推进本土化战略:未来,全新的MK C1系统明年将在上海工厂实现量产;由合肥工厂生产的适合新能源汽车的静音轮胎和自修补轮胎、德国马牌轮胎,将在今年年推出市场;电驱动平台EMR3将于今年在天津工厂实现量产。
Tina:未来出行领域的竞争慢慢的开始,技术的发展让出行行业现在正经历着不断的变革及深刻的改革。今年上海车展的主题是共创美好生活,大陆集团在本次车展上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描绘着智领科技,驱动中国美好出行这一愿景。
面对汽车出行行业的诸多技术性变革,大陆集团究竟有着怎样的准备及技术创新呢?很高兴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三位发言人嘉宾,与各位媒体老师一起探讨这一个话题。下面我介绍一下在我身边的三位嘉宾,首先在我最右边的是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兼CEO Elmar Degenhart博士,旁边是大陆集团汽车业务首席技术官Dirk Abendroth博士。在我身边的是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先生,欢迎您。
Degenhart:谢谢Tina的介绍。各位媒体老师,欢迎各位来参加我们上海车展的媒体发布会。每次回到中国,回到上海,我都感到十分激动,特别这次上海车展又是这么一个重量级的国际性车展。每次来到上海,我都能看到中国的创新力在不断显现。过去几年间,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最主要的一个推动力是技术本身,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即使技术再好,但是消费者不愿意买单的话,也无法落地。所以消费者的接受度对我们的业务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汽车业的变革,我们大家都认为共有三大推动力。正因为有这三大因素才让我们能不停地改进革新。首先就是新能源,或者说替代驱动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以及智能网联,它让车辆能够与云端相连,实现智能驾驶。其中我想强调的是替代驱动系统或者是新能源,对中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蓝天计划是中国政府从始至终坚持的一个目标,也是消费者的期盼。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零事故和交通安全。未来的无人驾驶可以大幅度降低道路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同时让舒适性得到提高。而智能网联以及云端的这种联系,也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感到更加舒适。
说到内燃机,它最终有一天会被新能源车或者纯电动车所替代,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路径,但是我也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人驾驶以及智能网联的实现也是渐进式的。未来的年轻人可能会更多选择使用替代内燃机技术的车。接下来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未来内燃机的发展路线年开发最后一代内燃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到2030年之后,生产最后一代内燃机车;大约在2040年内燃机技术会退出历史舞台;而在理想状态下,在2050年城市和道路上不再有CO2污染。会使用一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甚至核能转换成电能给纯电动车充电。所以2040年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基本上2040年之后,就不会再出售内燃机车。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该做哪些准备呢?首先我们的角度来看一看,可能会有如下一些不同的动力总成技术应用于不同的使用情景:第一种场景是每天只开一个小时,这对我们在座的许多朋友来说可能是每天的出行需求,这时候车的续航能力大约300公里就可以了。所以这样的一种情况适用于小型车或者是中型车再市内交通中适用,而它主要使用的是电池技术;如果每天的使用时长有数小时的话,这时候续航里程必须是要达到300公里以上,甚至是500公里左右,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型车辆。对这种车辆来说,燃料电池则是一个更为适用的技术,因为它能支持更高的续航能力;而对于船舶或者是对于飞机来说,通过绿色以及可持续方式生产的合成燃料则是比较适用的。我们大陆集团已经准备好应对未来我们汽车产业乃至于交通行业即将发生的大变革,其实在一年半之前,我们已开始了我们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让我们更灵活,更加敏捷来应对变革。在决策上,决策的层级会减少,我们将会采用分权制的管理模式,未来将主要是三大子集团,也就是橡胶技术子集团、汽车技术子集团,以及动力总成技术子集团,并且每个子集团都将有足够的自主权。目前的动力总成事业群已于2019年初开始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并计划会进行部分IPO。因为对这个业务领域来说,它必须要有更高的灵活性,更好的时效性,来响应市场的需求。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全球在排放法规等方面要求慢慢的升高。比如几周之前,欧盟就已经提出在碳排放方面2030年比起2021年必须要逐步降低37.5%,而这对我们来说,也代表着你必须要在十年间开发一个全新的动力总成系统才行。因此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做出了决定,必须要让动力总成有足够的灵活性。现在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和准备部分的
IPO,大约是在今年的下半年会完成。而对其他业务比如说像汽车技术子集团和橡胶技术子集团来说,未来也许也可以往这一个方面去思考,然而目前最主要还是在动力总成方面,要尽快实现它的上市。总之,所有这些都是确保我们在技术上以及在我们的内部架构上准备好。而Dirk是我们汽车技术集团董事会成员,他将会负责我们新的研发部门,特别是在软件开发及工艺和研发工作的标准化方面。所涉及到的职员可能有一万名左右,所以以后我们集团汽车研发技术部门将是一个很庞大的部门,以更好地服务终端市场的需求,特别是让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既然说到这一点,我想有请Dirk来谈一谈,前瞻性技术的演进,以及我们大陆集团如何来为此准备好。Dirk Abendroth:
好,谢谢Elmar。刚才Elmar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市场所发生的变化,首先会开始于出行服务和智能网联。我们大陆集团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可以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想象一下:我们驾车出行先是在高速上使用自主巡航,在抵达目的地后在车库实现自动泊车,然后有自主驾驶车在那儿等你,这样人们的整个出行生活是无缝连接的。我们将不同的点连接起来,用我们的出行服务和智能网联技术改变我们的无缝出行生活。
自动驾驶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人工智能,如何用它来管理随之而来越来越复杂的软件。汽车是目前为止我们所拥有的最为复杂的和网络连接的设备,并且它只会慢慢的复杂。因此对我们来说,我们只有加强我们的软件能力以应对这一挑战。也可以说我们实际上是在与消费电子行业进行竞争。因此,我们的电子电气电气架构将会由现在的ECU架构,逐渐向基于服务器的车辆网络架构演变。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需要大量软件通过云端空中下载技术对数据来进行更新。大陆集团正在与新的移动出行服务供应商以及主机厂进行紧密合作,来确保我们大家可以为不同的市场包括不同国家和主机厂提供符合其战略性要求的电子电气电气架构。
我们的中央汽车研发部门会专注于高性能计算,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和软件开发,这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我们认为目前汽车市场的波动,是在从新兴市场到成熟市场发展的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们同时也认为,汽车市场的发展,乃至整个出行市场的发展,在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和海量的需求。要满足14亿人出行的需求,我们大家都认为未来的出行方式将持续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我们大家可以用一个组合分析来进行分类。比如说在长距离的公共城际交通当中,人们会慢慢的多地应用高铁出行。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所有的出行组合中,汽车仍然起着不可取代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中国的出行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我们观察到,城市化、老龄化、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推动了出行方式向更环保、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变革。从技术层面,我们大家可以总结为三大趋势:首先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使个人的出行更安全舒适,同时也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第二是蓝天计划,我们的新能源和燃油减排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蔚蓝。最后是万物互联,
首先在无人驾驶方面,我们的第五代毫米波雷达实现了模块化的设计,功能强大,运用范围广泛。它可以监测300米的距离,同时展开角达到了±60度。大陆集团的城市驾乘体验,则向大家展示了在普遍的应用大陆集团无人驾驶技术的城市无人驾驶公共小巴的应用场景。
在蓝天计划方面,我们大家带来了最新一代一体式完全线。它不仅仅可以完全支持动态和安全的驾驶,也能大大的提升能效,和传统的自动系统相比,它可以使混合动力汽车每公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5克左右。我们大陆集团的热管理系统,可以用节能的方式控制整车的冷却和加热,同时我们也用二氧化碳作为冷媒,这样的管路不仅支持环保,也实现了很高的性价比。
大家知道,“扎根市场、服务市场”是我们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支点,来推动我们的愿景,“智领科技,驱动中国美好出行”。在这里,我也向大家简要地分享一下,我们近期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的一些推进:首先,在产品的本土化方面,在上海工厂,刚才提到MK C1,我们将在明年实现量产;在合肥工厂,我们有很适合新能源汽车的静音轮胎和自修补轮胎,德国马牌轮胎,也在今年年内会推出市场;在天津工厂,同样在今年年内,我们的高电压的电驱动平台EMR3也能轻松实现量产。它高度集成了我们的电机、功率电子和减速器,也是在今年年底会推向中国市场。
同时,我们也积极践行我们的生态系统在中国的落地。仅举两个例子,在长春,我们在今年年初和一汽解放共同推出了商用车的车联网生态圈,也实现了上线的试运营。在长沙,我们和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大城市出行生态圈,旨在推进中国城市出行的高效性、舒适性和智能性。我想在座的部分媒体老师,也参加了我们3月初在重庆举办的中国大陆集团第18个研发中心的开业,也就是重庆研发中心的开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Copilot一夜杀死编程助手,GitHub官宣接入Claude+Gemini!OpenAI沦为备胎
轻断食再“封神”,仅一周饿2天!复旦大学最新:坚持吃3个月,肝脏脂肪少20.5%,且更好坚持!
32岁女子“肉偿”300万债务,2022年遭多人举报,涉嫌男子有33个
明确了!上海解除暴雨黄色预警,台风逐渐远离,冷空气候场;今天上演“乍浦路桥消失”?解答来了
新消费日报 瑞幸咖啡香港首店尖沙咀开业;多家车企公布10月交付量;苹果公司Q4大中华区营收没有到达预期……
AMD RX 7800M 外置显卡,壹号本 OneXGPU 2 号机国行发布
NVIDIA 消费级 AI PC 处理器可能于 2025 年 9 月推出
基准测试显示M4 Max GPU性能比M3 Max高近25% 比M2 Ultra仅低13%
M4 Max 在 Geekbench 6 单核测试中巩固了其全球最快电脑芯片的地位
妈妈用心给八个月大宝宝做辅食,“宝宝:咽又咽不下 吐又不能吐笑又笑不出 哭又不能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