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地发展,唱衰内燃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很多人看来,新能源和内燃机两者之间只有对立和替代。近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有关部门负责这个的人说:要在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厂发展合力。此次表态表明:在产业指导政策层面,新能源与内燃机可以一起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目前的市场实践业已充分证明:推广应用醇氢电动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不仅让新能源与内燃机能够共存,还能实现共赢。
首先需要强调一点,在推进商用车新能源化的过程中,咱们不可以把新能源简单等同于纯电动+氢燃料电池这两种技术路线。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商用车所处的工况、环境与应用场景极其复杂,任何一条单一技术路线都存在局限性与市场风险。因此,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路线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适不适合场景之分。在满足环保的大前提下,只要是符合中国国情实际,能满足商用车不同细分场景需求的新能源技术,就是最合适、最先进的技术。从这个方面来讲,醇氢电动将成为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醇氢电动技术,就是在电动化基础结构上,给车辆增加一套醇-电转化系统,将绿色甲醇转化为电能,为车辆在线补电。相当于为电动车搭载了一个移动发电机,有效解决了纯电动技术路线在续航、补能、极寒环境适应方面的瓶颈,能够完全满足更多细分场景商用车用户的用车需求;从环保角度讲,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氢燃料电池技术,把甲醇燃料作为液态的氢,醇-电转化系统相当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在低碳环保的情况下为车辆发电供电。而在购置成本和燃料成本方面,醇氢电动相比氢燃料电池技术大幅度降低,具备了大范围市场化应用的条件。
据悉,前不久,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牵引车宣布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从甘肃武威到新疆吐鲁番,仅靠一箱绿色甲醇完成1522.9公里极限里程挑战,获得“半挂式混合动力卡车单次加满绿色甲醇燃料行驶最远距离”荣誉称号,从而打破了新能源重卡在长途干线物流领域的续航壁垒。在非道路场景,搭载醇氢电动动力链的矿卡已在新疆矿区累计运营时间超200万小时,运营里程近3000万公里,燃料成本相比传统柴油动力可节省45%,运行效率提升20%以上。9月,远程还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中国首张M100甲醇单燃料船用发动机型式认可证书,这标志着醇氢电动系统在船舶领域获得行业权威认可。
醇氢电动除了有效弥补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短板,加速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全场景、全工况应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可以让现有的商用车产业链继续发挥价值,而不是推倒重来。
依托吉利在甲醇领域近20年的积累,远程从商用车实际使用场景出发,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醇氢电动路线,全栈自主研发了醇氢电动动力链,其中,基于传统内燃机技术创新开发的醇氢动力产品,实现了6~15L排量、240~600Ps的全覆盖。在醇氢电动系统中,醇氢动力依然延续了内燃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它以绿色甲醇为能源,不参与驱动,始终保持在高效工作区间,完成醇-电的转化。
作为19世纪末一项伟大的工业发明,内燃机拥有着近150年的发展历史,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随着新能源的兴起,内燃机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似乎正在走向尽头。但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内燃机只是一个能量转化装置,其环保与否,不取决于内燃机自身,而是取决于其采用的燃料。如果不使用传统的汽柴油,把绿色无污染的甲醇、生物燃料、氢气等作为燃料,那么,内燃机动力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就等同于新能源。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非要砸掉辛苦积累起来的内燃机产业链,另起炉灶、孤注一掷地全部投向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为啥不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国情特点,采用更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呢?
环保只是商用车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个结果,而实现这个结果能有多种路径、多种方式。我们有着丰富的绿色甲醇资源,有着深厚的内燃机产业链基础,全力发展醇氢电动,不但可以让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百花齐放,更能让新能源与内燃机实现共存共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微信二维码